02333 软件工程(一)——绪论
graph LR A[绪论] --> A1[软件工程的提出与发展] A --> A2[软件开发的本质]
- 目的:解决软件危机。
- 成果: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瀑布模型,C语言,Pascal语言,Jackson方法,结构化方法,支持工具。
20世纪80年代-: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辅助工程CASE,面向对象。 - 软件危机的表现:生产效率低、质量低,缺乏原理、原则、方法、管理,超预算,时间拖延,无法满足需求,可维护性查,可靠性差。(背)
-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1)计算机软件一般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2)程序是计算机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3)文档是为了理解程序所需的阐述性资料。(4)软件是一个特定问题域的抽象,是一种逻辑实体。(背)
- 提出软件工程的目的:倡导以工程的原理、原则、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以期解决“软件危机”。(背)
- 软件危机的概念:软件生产率、软件质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 软件工程的两个时期:前期研究系统实现技术,后期关注软件质量和软件工程管理。
- 软件系统模型大体分两类:软件模型,概念模型。
- 软件模型进一步分为:设计模型,实现模型,部署模型。
- 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是代建系统的任意抽象,其中包括所有的基本能力、特性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冗余的细节。(背)
- 软件开发的本质:实现问题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解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实现这一映射的基本途径可采用系统建模。(背)
- 软件开发的本质所涉及的问题:(1)技术层面如何实现这样的映射。涉及两方面:过程方向,即求解软件的开发逻辑;过程途径,即求解软件的开发手段。(2)管理层面如何管理这样的映射,以保障映射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主要功能包括:软件项目的规划、组织、人员安排、控制、领导。(背)
- 系统建模: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抽象,给出该系统的一个结构——系统模型。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珍珠巧克力!
评论
GitalkVa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