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杭的日子3
我感觉到杭州在呼唤我,于是我就来了。
唤我的是源自法喜寺『莫向外求』的牌匾。不过,要真悟透了这个词,我就不该来杭州才对,而是自己去践行这份困难的领悟。
可我还是来了,我太想念杭州了。
落地便是一场雨,杭州的雨和街景总像是一道传说,闻一闻空气中的水汽,我便也在传说之中了。
团购了一家酒店的自助餐,这家酒店有种二十年前的典雅和干净。吃到了可露丽和好多种海鲜,小酌了一点点白葡萄酒,比想象中的要好喝,举着高脚杯走在大堂里的自己像是宴会上的名媛。
最让人惊喜的是,从酒店走出没几步就望见了西湖。原来这是我们之前因为迷路而错过1314路公交车的地方,说不定这一次不会再错过。看见为了觅食在水流湍急的桥洞边疯狂试探的白鹭,看见带着女儿笑眯眯问路的美女,看见远处融化在水墨画里的西湖。“你知道西湖在哪里吗?”真是一句太美的话语了,足够我怀念许久。而让我更欣喜的,是这个面带笑容的女人也即将见到如画的风光。
雨西湖
雨渐渐变小了,等我们抵达苏东坡纪念馆,坐上西湖边的手摇船,就只剩下濛濛细雨。
坐上船的那一刻,我们便成为了路人眼里的风景,而我已无暇顾及。飘荡在西湖的中央,被丝绸般的涟漪托举着,时而有小动物从船身边游过,伸手抚过柔软的湖水……有点像是《风之谷》中穿梭在森林里的娜乌西卡。
划过桥洞,穿越绿野仙踪,前面是里西湖,雨已经停了,风平浪静,绿意葱茏。这里真的是动植物的乐园,与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社会仿佛是两个世界,要是沉浸于此好像就会被留在这里再也回不去一样。由于没有野外生存经验,再加上里西湖平静得几乎听不到人的声音,我反而感受到了一丝恐惧。西湖,我看见了她温柔与包容以外的另一面,这种苍茫的不顾人反对的生命力自成威慑和统治。
但是相比恐惧,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美丽和感动。
船篷与被雨打湿垂下的树叶擦肩而过,船夫指给我们看树干边站着躲雨的灰鹭,那么她的对象夜鹭在哪儿呢?原来是站在湖中的桩子上梳洗毛发呢。水是绿色的,却不觉得浑浊,隐约能看到湖中的水草和小鱼,这使我想起了刚刚打过照面那只险中觅食的白鹭,它真应该到这儿来瞧一瞧。远处的、近处的不同品种的草木各有各的绿,如果大自然是调色盘,那必定绿色是统治色。居住在城市里太少接近这样扑面而来的绿了,好几次我几乎要落下泪来。
随着小船驶入乌龟潭,映入眼帘的是“丹心托月”于谦祠,牌坊上俊秀的字迹一下子又把我带到了明代,虽然记不太清关于他的历史,却几乎人人能背上两句《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不知道他的故事,也能想象古往今来的人们路过此地会如何怀念这位名士。即使不记得,这片山水也会静静守护着这段历史记忆,英雄的灵魂与西湖的生命力相互依托、彼此守护,引人入胜——“要记得”。
关于西湖给我的震撼说不尽,道不尽……
天竺路
此行的目的地是天竺路和法喜寺。因为读了王旭烽的《南方有嘉木》,书中赠送的古地图上有长长的天竺路,和它途经的三天竺、中天竺、上天竺。很好奇,手机地图上的天竺路是一片绿色中的狭长路线。这使我不禁想象,如果我打车走天竺路,是不是吃饭只能找沿途的小餐馆,连地图都没有录上那种……
我并没有带着我的主观猜测去走天竺路,因为那天突然发现,没办法打车去法喜寺了,西湖风景区内小汽车限行了。只好改变计划,坐要花费多一倍时间的公交车,奇妙的是,可以进入天竺路的竟然是1314路!就像我和咕咕一样,错过又相遇。命运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弥补我的遗憾。
公交车开进了只有一条车道的山路,两侧除了偶有卖茶的小房子,就是大片的茶园,满山的茶树。这条路在古代是怎样的呢?是因为山路本身有些崎岖,还是因为前往上天竺朝圣的人内心纯粹?所以没在这条路上留下太多人为的痕迹。到站下车,还需往山上步行一段路,不远处就是法喜寺。
寺庙是心的容器,“莫向外求”,所以即便到了这里也得不到什么答案,从佛像的眼中只能看见自己。走在寺庙里,最好是人不太多的时候,总能给我一种舒适的感觉,它不掠夺我,它不引诱我,它只问我“我是谁”,它祈祷我如我所是,不管他人或者自己再怎样否认,再怎样批判自己的存在,我终将如我所是,我终将经历我想要的过程,抵达我想去的地方。旅行是假,修行是真,借假修真,那更要玩得尽兴。网红推荐的美景机位要看一看,前人留下的警世名句要读一读,卖周边的小店要逛一逛,赏鱼赏鸟赏亭台楼阁。
去年去灵隐寺是带着诉求的,灵隐寺给了我祝福,而这次游玩法喜寺不带诉求也能尽兴而归。这让我想到,我在灵隐寺的诉求并不是在当时得到回应的,而是通过后来“向内求”逐渐实现的,从法喜寺回来后,关于如何创造自己的人生,我好像更明白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