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帆过尽”这个词来形容我自从裸辞失业八个月来自学求职上岸的经历,我自认为是恰当的。
一旦开始傲慢,世界就会收回赐予我的幸运。这一点在我过去两年的转行经历中颇有体会。从只学了一点点计算机基础知识,连代码都不怎么会写就以极低的工资入职了全栈开发岗,到独立完成开发调试测试发布,从刚入职时的天天挨骂到能和其他部门的同事讨论以及现场沟通客户需求自己设计功能,我是能真切地从开发产品并为企业所实际使用而感到快乐的(不过销售人员的那种,评判自己的付出和对方的报价是否匹配的能力,我多少是有点学不来的)。伴随着自己突飞猛进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提升,身边人的恶意和善意都来得快,去得也快。
混乱的自我评价体系让我工作了一年多就跳槽到工资数倍于上一份工作的岗位,来到上海。我以为自己终于步入正轨,基本实现转行成功了。
从我抵达上海工作之后的经历看来,上海是一座复杂的城市,如果内在没有足够的定力和实力,很快会被弥漫在空气中的欲望所裹挟。去跑开放时间有限的艺术展,拍照打卡,领免费奢侈品小样;去参观有名的商业街网红店,看到任何喜欢的东西就买,最夸张的时候拎着七八个购物袋坐地铁回家……我可以说这是充实生活的一部分,可是越是做那些被欲望驱使着去做的事,痛苦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我是为了什么而来上海的?一方面想到一线城市开开眼界,一方面有朋友在这里,但最重要的是拿着外界普遍认为程序员应该拿到的工资继续做开发(这样就能少听一些闲言碎语)。
并不是因为上海多么“繁花渐欲迷人眼”而开始丧失初心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我入行时间不长,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在一线城市立足才是最主要的,所以在遇到困难时除了离职想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在那一个又一个哭着睡着的夜晚我也无法想明白,骄傲的我是不可能想明白的,为什么工作了八个月还是不能写代码,为什么说好了考不过就不再考的证又去考了,为什么我会被关在上海,人生为什么总是如此地不可控。我为了达成我的目标甘愿吃苦耐劳,却总是遭遇无常,而且总是无法应对。
“以谦卑的态度持有最高贵的观点,人依然是谦卑的。以傲慢的态度持有最卑贱的观点,人依然是傲慢的。”
我吃的是傲慢的苦、无知的苦。妄自菲薄地在心里重复“我再也写不了代码了”。
我太着急了,急于不受指责,急于得到结果,急于比别人优秀,急于解决内心的矛盾。
我确实除了辞职,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为自己梳理人生的困境了。

裸辞后找工作的经历毫无疑问会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疫情过后,杭州求职人数暴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工资水平,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我还是拿到了不少面试入场券。几乎每家公司都提到了婚育问题,看起来婚假和产假对绝大多数小公司依然是有些为难的开支;遇到不少老板亲自面试我的情形,比如没有开发部的公司希望招聘一位独当一面的开发人员,支付固定工资或者按项目付费,从这些优秀的创业者口中得知他们的企业怎样服务于社会,他们的成就又是怎样赢得客户的尊重,以及不乏和我父母年龄差不多的领导人指点我求职时如何为人处世;还有像是讨价还价一样和焦虑的开发部长谈判,会多少技术,支付多少工资,很实在……压力很大,但也得到了一些安慰,面试不过确实是因为我技术薄弱,但屡屡被拒也有可能是因为现在HR的选择太多,比不过别人不代表我不够好。
真正从中得到锻炼的,是对情绪的控制。每一次面试都像是情绪过山车,从满怀期待,全力以赴,到杳无音信的失落。每一次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力气前进的时候,发现一觉醒来又可以战斗。整理好心情后,再度鼓起勇气去投简历、学习知识、写项目,那些指望着通过工作来迈过的山,其实自己勇敢一点也可以迈过去。企业需要的是为之带来价值的人,我不能误以为“接受我”是幸运的降临或社会理所应当对新人的培养。渐渐地也能看见自己距离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还有多远,渐渐地对于无法通过的面试不那么绝望,虽然还有一点难过,但也能计算出学习面试中答不上来的知识点需要多少时间,模糊不清的道路上多少能看到远处的下一个里程碑了。
在最后那一次定定心心写下笔试题以及竭尽所能回答问题的面试中,我终于收获了offer,来到南京。其实在经历了那么多次否定之后,内心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也并不觉得想要释放欣喜或惶恐,即将面对的是付出劳动和收获物质的等价交换(当然也不可能完完全全等价),工作的日常可能比离职自学还要辛苦一点,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好在自学的日子锻炼了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
在工作了几天后,我又发现了值得学习的,比如逐渐重视自己的体力和感受,不为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而强迫自己跑得快一点;比如把重点更多放在工作中思考和输出的心流状态,允许间歇性的放空一会,而非急于期待下班时间的到来。
终于可以少背负一点压力往前走了。

对于我选择的行业,我也会害怕此路不通,为数不多得到拯救的回忆还是出自初中的数学课,以及大学里的微积分和计算机课,当然,也多多少少能从写代码的日常中得到安慰,以及在咕咕身上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执行力和勇气。同样也有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为了生存,出于恐惧而自律。情感连接或许不够深,所以总是屈服于恐惧,很难自发地从这个行业里发掘快乐……
只是现在,也并不排斥被那么多曲曲折折所塑造的自己。
我的肉体是父母的孩子,我的灵魂却是世界的孩子。
我依然相信自己有无限可能。挫折与苦难终会过去,而无常也如影随形。
傲慢稍微少一些了吗?
我的思维能走到哪一片森林,那里有崭新的外面的世界,还是早就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的我的世界?
或许明天就能找到一点快乐呢。